《穿梭奔跑的梯形之家》
- 空間性質:住宅
- 空間成員:大人 2 位、小孩 2 位
- 空間面積:23.4 坪
- 主要建材:寮國檜木、樺木夾板、橡木地板、馬賽客磚、抿石子、黑板漆
基地不方正往往製造出許多畸零角落,若不善加思考運用方法,難免讓家裡變得凌亂不堪。傾斜的格局能有寬敞、優美的居家配置策略嗎?
屋況背景
本案為15年老屋,位於古色古香老三峽地區,基地呈梯形斜面、兩面採光,最長的斜邊可遠眺河景與清水祖師爺廟。然而現況非方正格局、採光通風不盡理想、動線不良、空間感狹小,加上原先入口處有兩間廁所,放置鞋櫃遮擋「嫌惡空間」,還未走入內部就先留下小房印象。
屋主一度考慮換房,但考量社區環境、機能便利,決定從室內設計著手改善空間,希望滿足一家四口的生活需求。
設計手法
梯形的畸零空間倘若缺乏規劃,往往流為隨意堆放雜物的凌亂角落。依照家人的使用頻率,重新分配格局與機能,生活才能更有秩序。
細長臥榻,採光納景超通透
為增加客廳尺度,借用書房50公分,將斜窗規劃成細長的三角形臥榻,一路連通至主臥房,讓最長邊的窗戶得以納入充沛光線,享受寬敞視野,觀賞三峽的自然山河美景。
鑲嵌機能,先雙凹再平整
借用主臥40公分設計內凹牆,埋入鋼琴,使量體感減半,避免佔據走道,提升視覺與動線的通透度。在另一邊主臥室相對內凹區塊則規劃成梳妝台,配合主臥室的架高地板,可躺可坐,不必加放化妝椅。
環狀動線,促進親子互動
在公區梳理三條軸線:①主臥室—窗邊臥榻—客廳、②客餐廳—廚房—後陽台、③餐廳—小孩房—後陽台,貫串視線、光線、風道與動線,在自由穿梭的格局採光納景,於各角落創造更多新互動。
沒有盡頭的洄遊動線,在家中盡情奔跑
家裡的洄遊動線,總能創造更大的活動空間,削弱了公私領域的界定,也促進了親子互動。這裡指的動線,不只是人的行走動線,也包含了風道、光線與視線。透過自由穿梭的格局,貫串視線、光線、風道與動線、採光納景,於各角落創造更多新互動。
一景兩用,親近自然的秘密基地
廚房後陽台原本淪為堆雜物的角落,改造成怡情養性的抿石子花台,廚房與孩子房可同時享有此景。小孩房原先較陰暗,設計一道角窗增擴視野、納入綠景,透過角窗的推射窗也可將後陽台的氣流再推射回室內,促進通風。
花台覆土種植鐵線蕨、金狗毛、薜荔等植物作為地被,點綴黑色木炭與從山區撿拾的小型景石,並搭配自動化灑水系統與夜間照明。從玄關入門、餐桌側、廚房與孩子房都能親近自然、享有綠景,更是小兄妹的秘密基地。
冰箱換位,中介廚房與餐廳
讓冰箱走出廚房,換個位置,使冰箱成為銜接廚房與餐廳的中介角色。在此案例中,冰箱隱藏於餐廳樑柱後方,背對餐桌、面朝廚房。從流理台轉身就能拿取冰箱的食材,同時從客餐廳拿飲料與零食亦相當方便,使用更為彈性,料理空間也變得寬敞。
浴廁獨立,進階Plus大衛浴
本案玄關是諸多動線的匯集處,應保持寬敞。考量使用頻率,取消主衛,一部分空間規劃成儲藏室,其餘合併至客衛,變身進階版的雙面盆大衛浴。浴廁各自獨立,廁所配置專屬小面盆,滿足多人同時盥洗,又能錯開淋浴與如廁兩種不同機能。搭配檜木實木門,以天然芳香改善嫌惡空間印象,美化感官體驗,提升玄關好感度。
創新挑戰
為使光線、氣流、景色皆能納入室內,在梯形基地最大面的開窗規劃長型臥榻,孩子房增設角窗,廚房設計綠景陽台。移除主衛浴,分配空間給客衛與儲藏室,同時提升浴室與儲藏室的收納機能。廁所的檜木門提升玄關好感度,不再需要鞋櫃遮擋浴廁,入口空間變開放,翻轉原先的小房印象。面面俱到地改善各區空間感,打造溫馨有愛的小而美居家。
日作隨筆
屋主曾傳一張照片與設計師分享日常,影像中小兄妹分別在玻璃門兩端使用電腦,彼此互不干擾,卻又感受在同一個空間,保有連結性。女主人喜愛公區的淺綠色黑板牆,賦予小朋友自由揮灑想像力的空間。男主人喜愛家裏變得多功能化,例如餐桌可同時充當書桌與工作桌使用,各區塊也有良好銜接性,空間感變大,心境也更寬舒。有了流暢動線,屋主小孩便可在屋內穿梭奔跑。
設計師特別感謝屋主全權信任,把我們對人、家庭、空間的理念透過空間設計得以實現。迴游動線猶如沒有盡頭的莫比烏斯帶,即便動線有盡頭,也能藉由視線延續,就像家人對彼此的愛同樣無窮無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