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懷舊而不陳舊》

  • 空間性質:住宅
  • 空間成員:大人 2 位、小孩 2 位
  • 空間面積:42 坪
  • 主要建材:水泥、不銹鋼、磨石子、染色橡木、鐵刀木皮

老屋控多是戀上陳舊空間裡的故事,不過,也要有家人共同生活的房子才能稱作家。在長輩過世與新增家庭成員後,你選擇如何打理老房子?希望在哪裡設定為最重要的精神堡壘呢?

屋況背景

本案位於屋齡超過40年的老電梯大廈,為歷史悠久的律師樓。基地共有兩層,屋頂歷經多次增建,有漏水問題,零碎的格局也導致採光與通風條件不佳。窗景較優美的方位雖可欣賞遠處總統官邸景致,卻有西曬狀況。

此處是屋主小時候與父母和兄弟生活的空間,屋主希望翻修後成為自己與兩個兒子的「男生宿舍」,設定為陽剛味重的男人之家。機能面要求增設閱讀空間、神明廳,有更多開放式空間可以關注孩子們,也期待室內風格能與既有傢俱契合。

設計手法

室內設計就像設定劇本,優先順位依照屋主的生活節奏與期待的劇情開展。用說故事的方式規劃設計,居家會更有溫度。

重新分配視野

第一步讓採光與視野較佳的區塊能徹底發揮作用。先拆除西南側房間,引入自然光與戶外遠景。因男主人熱愛下廚,故將本區設定為廚房,料理朝內,洗碗朝外,下廚時可面朝室內與家人聊天,增加親子互動,在流理台洗碗時可以眺望窗外美景,做家事也變成一種享受。

開放式大廚房

料理時刻是屋主與家人互動最重要的時間,因此做了以下設定:規劃大尺度的開放式廚房,並將廚房中島結合電視櫃,促進料理區與沙發區的親子對話;設置兩個尺寸不同的水槽區分用途,面對窗外的大水槽用來清洗油膩的鍋具碗盤,面對室內的中島小水槽用來洗滌茶飲杯匙;吧檯朝沙發區傾斜45度角,使樓梯下方留岀人行動線,但頭部不致感到壓迫。如此一來更能串連公共區塊,圍塑出舒適的起居空間。

樓梯間圍而不危

經過詳細溝通,確認屋主不需要獨立書房,而是數個閱讀區域及書本收納空間,因此在樓梯轉角規劃書櫃、玩具櫃,讓小朋友也能坐在階梯上閱讀。以木地板踏階結合原有的鋼構樓梯,再用大片透明玻璃作為樓梯帷幕,取代原有扶手,繼透明又安全,這就是圍而不危,細細的黃光燈帶既是階梯燈,也是小夜燈。

沿著樓梯逐階而上,將舊有的樓梯間圍牆全部拆除,只留下原來柱子結構,搭配透明玻璃圍欄,在上樓後即享寬闊視野。

神明廳懷舊不陳舊

屋主父親是村裡第一個考上律師的學生,為繼承祖先刻苦自勵的家風,將祖先牌位、祖傳傢俱整合在一面開放式書架裡,用意義非凡的木箱跟矮桌象徵苦讀精神。掛上爺爺奶奶的生活照和爺爺當年的專欄剪報,用懷舊不陳舊的方式,讓孫子們追憶祖先。

斜轉45度角,空間演替新選擇

吧檯朝沙發區傾斜45度角,使樓梯下方留岀人行動線,但頭部不致感到壓迫。如此一來更能串連公共區塊,圍塑出舒適的起居空間。坐在傾斜45度角的吧檯視野,與公共區域有了不同的對話型態

隨著45度角的動線型態,其中一孩房門順勢轉45度角,除了可向公區爭取更多孩房空間,亦利用45度角入口特性,將房門迴轉半徑抵銷,讓房內的適用空間更趨方正。

二進式空間

在玄關入口右側規劃穿鞋間兼儲藏室,提供大量收納空間滿足男主人蒐藏鞋履的雅痞嗜好。起居空間和玄關之間的拉門,可避免開玄關門時外人直視,並增加起居空間的冷房效率。

外陽台

頂樓通往外陽台規劃大型鐵門,並將原來鐵皮屋漆成鐵灰色,搭配塑木裝飾,提升整體質感,既低調又安全。

創新挑戰

懷抱念舊與傳承情感,翻修老屋作為家族第三代的生活空間。根據採光通風的需求程度,重新整理生活的重要次序。用開放式料理空間增進家人互動,神明廳不循傳統模式,改掛上阿公阿嬤的生活照,以及擺設富有意義的老傢俱作為象徵,讓孩子自然貼近家族精神。

日作隨筆

有別於浪漫的歐式花園,我們想尋找更多的在地元素,如九重葛、發財樹、舊管線、磨石子等。儘管是傳統植栽,卻也最能代表自己的土地、反映周邊環境。先認識與接受日常,以好奇心凝視根本,找回你我再熟悉也不過的台灣庶民之美。

 

All Projec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