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柯錫杰影像館》
- 空間性質:展館
- 空間成員:20人
- 空間面積:36.5 坪
- 主要建材: 白色鐵件、玻璃、塑膠地板、實木層板
輔仁大學將舒德樓的三樓原有教室改建成藝文中心,一別傳統黑板、桌椅的校園風情,置換上展演藝術家畢生作品的主題美術館,有「臺灣現代攝影第一人」柯錫杰,以及嶺南派畫家歐豪年的主題館。新的展館不只作為展示功能,也必需適合籌辦藝文活動
基地背景
柯錫杰影像館
光是攝影的生命,即使凍結成攝影作品,柯錫杰老師依然要求展館裡需要自然光的加入。他說,這些攝影作品不需要刻意避開光線,因為照片再沖洗就有,作品為數眾多,隨時可以換展,希望訪客在觀展過程可以伴隨自然光變化,與外界建立自然的關聯。
設計手法
柯錫杰崇尚自然與自由的空間,展館以純白色調為主,搭配木質家具,靠窗處引入自然風景,連結校園風情,創造輕鬆氛圍。
百變換展,活動式展櫃
柯錫杰影像館中90%的擺件都是採活動式,展板、展櫃皆可靈活彈性地移動,少數固定裝置中,除了一道弧形白牆與靠窗的吧台之外,就只有入口一面固定式屏風。
另一方面,由於攝影作品的尺寸通常比國畫小,件數也較多,採用活動式展板、展櫃更有利變化展品分配的方式。
親自然,臨窗吧台沐浴校園綠意
影像館內有整面對外窗,透過大尺度的玻璃窗,天光樹影灑入室內,訪客可與蔥蘢綠意親切相依,亦可欣賞老校舍雋永的馬賽克外牆,懷想時間感。
在近角落處規劃四人座吧台,搭配遮光捲簾調整光線。辦活動時,此處可擺設小餐車、供應茶水甜點,釋放殿堂的嚴肅氛圍,增添輕鬆自在的氛圍,讓訪客浸淫在作品內外的人生風景。
環繞動線,豐富的柱列與角隅
空間中有大結構柱,以及弧形白牆、方塊展櫃、屏風、展板等介面聯合展示。豐富的柱列與角落除了是分區的依據,也可安排不同的展覽形式,在一區區的「廊道」間創造廊景,遞換遊賞映像之情境。
M字型展架可自由移動,雙面應用。
弧形牆面呼應輔大正門口的十字架,蘊有環抱、歡迎和包容意涵。這面牆可投影文字和詩歌,呈現多媒體作品展覽,也掛上電視固定播放影像。
M字型展架上方設計透空的框,一則凸顯結構感,一則隱喻設計內容包含定義量體中的空。
柯錫杰老師的代表作之一是拍攝鹿港龍山寺的藻井門神,這幀傳家寶以噴墨的方式移轉到入口的玻璃方框,半透明視覺帶出影像與廊景縱深,並且有輔大校景襯托。
創新挑戰
柱列乍看之下是限制,其實也是一種助力,除了具備分區的功能,也能利用活動式展櫃、展板,讓展館使用更具有彈性,變化豐富的空間表情。一整面大窗與吧檯連結輔大校園,同時也呼應柯錫杰老師對自然光的憧憬,表現自由不拘謹的藝術家態度。
日作隨筆
輔大與老師們約定,為藝術家規劃能妥善安放畢生心血的展館。日作總監很榮幸能參與母校的空間設計,為安頓藝術作品有些貢獻。